仙迹岩流芳
几付药下去之后,差官过来说,病人已经感觉精神好多了,希望杨肃再过去看看。
杨肃跟着差官过去,依旧如法炮制地从内室里拉出一条细丝,为病人再把一次脉。这一次,他发现病人的脉象已经正常许多,跳动开始有力了。他叫过老宫女,取出一把银针,对老宫女说:“婆婆,内室病人的命,可全在您老身上了!”
却见那老宫女急忙跪下,说道:“道长,老身只是一下人,若能救得王妃娘娘的命,老身就是万死,也不足惜啊!”听得“王妃娘娘”这一说,杨肃的脸色顿时发紫。在他心里,只是以为这王府女眷,是一个不同一般的王府家人,他万万没有想到,这王府女眷,竟然是开闽王王审知的王妃。这一吓非同小可,他拿银针的手顿时僵住了,久久没能回过神来。
老宫女见她说话漏了嘴,再改也改不回来,就素性说:“大人,饶了奴婢吧,娘娘她真是个好啊,一定要救活她!道长有事只管吩咐,只要老奴能够做到,万死不辞!”
杨肃此时总算缓过神来,不管怎么说,他眼前只有病人,没有什么王侯将相。他用手将老宫女扶起,对差官说:“大人,我得教会婆婆如何使针,请大人暂时回避一下!”
差官见状,知道杨肃要拿老宫女的身体做示范,教她如何使针,便屏退左右,将房门一带,在外面等候着。
杨肃先向老宫女示意身上的穴位,并让老宫女拿针扎他,当老宫女准确地把针扎到他身上时,杨肃又让老宫女拿起针,照自己的穴位一针扎下去,看看能不能扎出感觉?
就这样,几天下来,杨肃和老宫女身上,都扎满了针眼。看看时机成熟,杨肃再为王妃娘娘切一次脉,并交代老宫女,按他指定的几个穴位,进行针灸治疗。很快,王妃娘娘的病情就有了好转,一个月之后,就能起身坐起了!
尽管这一个多月的劳顿,让杨肃有些体力不支,但他还是细心地跟踪每一个疗程。他每天为王妃切一次脉,再根据王妃的脉象,对老宫女进行针灸指点,试验到能够准确无误地把银针,扎入患者的穴位,达到治病效果,方才停止。
紧接着,杨肃再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开出药方内服,以达到内外兼修的作用。
如此反复又过了一个月,杨肃和老宫女的配合越来越娴熟了,王妃娘娘的病,也基本治愈了百分之八九十,只剩下最后一个月的巩固疗程了。
此时杨肃的心里,感到无比欣慰,这是他来福州之后,最轻松的一段时间。
突一日,那差官又过来说,鉴于杨肃对王妃娘娘的救治有功,闽王决定私宴请于他,并由差官作陪,酒宴就安排在本府,杨肃有些受宠若惊,又推辞不得,只好答应了。
7。
当年,随王审知入闽时,杨肃做梦也没想到,有朝一日竞能和王爷一起饮酒吃饭,似这等礼遇的人,天下又有几人呢?王审知治闽,礼贤下士,心系百姓,他当然是有所耳闻的。但这也只是耳闻,今日轮到自己头上了,那算是目睹。这耳闻目睹的事实即将到来,杨肃自然万分感动,并略带有一些惶恐。
他是一名医者术士,治病救人是他的职业道德;但像王审知这等王侯,竟能在百忙之中私宴于他,这是何等荣耀?是他想也不敢想的事啊。杨肃让一仆一婢拿来衣物,把自己好生打理一番,然后对着镜子照了又照,看了又看,生怕在王爷面前出丑。
杨肃把自己看得没有任何破绽之后,才抬步出门,往王爷府安排的客厅走去,身后,一仆一婢相随着。
远远的,杨肃早见大厅里灯火通明,还未进门时,就见一个伺者出来迎接。入得厅堂,但见那差官与一中年男子对坐。那中年男子身体壮实,面色红润,素衣素挂,三咎胡须飘逸,也不见戴官帽,只扎一方头巾,一脸和颜悦色,正和那差官笑谈着呢!
中年男子见杨肃进来,微微倾身问那差官:“此人可是杨道长?”
那官差一转身,赶紧回说:“禀王爷,正是杨道长!”说完赶紧起身,出来迎接!
及杨肃走近那素衣中年男子面前,那男子用手示意杨肃,微笑地说:“道长请坐!”
杨肃一时迟疑,不知眼前这位中年男子是何人,忙一欠身,正想入座。突又觉得有些唐突,便用手拉了一下差官,小声地问道:“那上坐者,何人也?烦请大人引荐!”
那差官笑了,说道:“杨道长,不是说王爷私宴吗?上坐者自然是当今王爷了!”
杨肃一听,突觉两腿发软,赶紧“朴通”一声倒地跪下,磕着头说道:“王爷在上,恕小道不知,冒犯了,冒犯了!”
只听王审知哈哈大笑,示意那差官将他扶起。说道:“道长请起,本王素衣相见,就是想不让你有所拘束,何必大礼?请坐,请坐!哈哈”王审知爽朗的笑声,让杨肃恐惧顿消,但怎么也缓解不了压力!那差官过来,将他扶起,并示意他入座。但身为山野村夫的他,和王爷同席而坐,怎么也无法自在啊。
入座之后,那差官用手一拍,就听后厅的音乐声响起,紧接着,数名训练有素的宫女,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杨肃是一道士,自然懂得管弦之声,他起身敬了王爷和那差官,不知不觉中,也随那音乐声,慢慢地溶入场景。
尽管王审知谈笑风生,丝毫没有半点严肃之举;内厅的音乐声声,宫女的舞姿翩翩,但杨肃还是小心翼翼,努力克制,并不敢多言。的确,王侯与平民之间,永远不会有太多的默契。此时杨肃心里,只想把王妃娘娘的病治好了,早日回家团聚!
8。
说实话,对于王审知的宴请,杨肃并没有感觉多少自豪。反倒想,自己只是一方游道,学得一点医术,能帮人治些小病,实在也是应该的,何值王爷如此厚爱。虽然他频频起身敬酒,自己也小饮数杯,却一点也不敢开怀。
倒是王爷和那差官都喝了不少酒,有些微醉了。看来,他们今晚确实是兴奋异常的,主仆二人一唱一和,说了不少有关杨肃医术高超的话,并期望杨肃能够留下来,在王府当个御医。而且,王审知还承诺要为杨肃加官进爵,敕封行赏!
但杨肃却不以为然,更不敢多喝酒,一个晚上言语不多,小心谨慎。酒宴散去之后,杨肃在往住处行走的时候,整个人还是十分清醒着的。
他一路上回忆王审知的话,说要让他留下来,同朝为官。但他只是小心地应承而已,说是同意吧,其实当时一点也没有自己的主见,更没有自己的思想。他只是觉得,王爷说出来的话,他杨肃回答时,只能是“是”“诺”或者“尊王爷命”“小道不敢”之类。他觉得在王爷手下做官,那种生活没有任何自在感,更不会有自己的空间。
他还听王爷说,他会下旨,敕封他为“太乙真人”并赐进士。这可是道行中极高的级别,别的不说,当年哪吒的师父,就是太乙真人,那已经是非常厉害的仙家了。
杨肃走着想着,终于走到自己的住处,他一侧身,便倒在床上,衣服也不脱,靴子也不脱,任那一仆一婢,在那摆布伺候,自己也在迷迷糊糊之中睡去了!
第二天一早,杨肃照常去了后宫,让老宫女把那根细丝牵出,细细地为王妃把脉。他的脸上露出了微笑。他知道,王妃娘娘的病情,已经基本痊愈了。他唤过老宫女,继续对她耳语一番,老宫女点点头,领命去了。
随着王妃娘娘的玉体日渐康复,杨肃的事也就越来越少了,他的压力也由开始的很大,慢慢由大变小,再由小变无。渐渐地,他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他总是想念着他的妻子儿女,想念着他的田园生活;还有,想念着和他一起泡茶饮酒的老友,及那些患病渴望得到救治却穷困的乡民。杨肃心想,再过上几天,等王妃娘娘能下床了,那时,再向王爷请辞回乡。隐居山野,为民治病,共享天伦之乐,这是他杨肃此生最大的理想。
可是,杨肃怎么去和王爷说呢?他清楚地记得,那个晚上他和王爷喝酒,王爷所说的每一句话,他都点头应允了。如若不留下来,给王宫当太医,那岂不是有违圣旨?这可是欺君之罪啊,轻则赐死,重则诛灭九族。
杨肃想到这里,顿时打了一个寒颤,后背上冒出一层冷汗,感觉冷飒飒的。他不敢再往下想,心里开始有些慌乱。
换作别人,有这等好差事做,岂有不留下来封妻荫子的?但自从那夜王爷宴酒,杨肃就感觉自己和王爷不是一条道上的人。虽然王爷是个好王爷,不拘礼节,爱民如子,但作为一个山野村夫,杨肃明显感觉自己和王爷无法坐在一起,他的谨小慎微,在王爷目空一切的面前,是要付出巨大的心理压力的。
虽然平民出身的王审知不似一般帝王专横跋扈,但帝王就是帝王,那一种霸气和威慑力,让杨肃不管如何避让,都感觉寒光逼人,掠人魂魄。虽然他也知道,这种感觉并未严重到伴君如伴虎,但做为一个游方人士,杨肃觉得,还是回家种地更为实在!
9。
第二天,那差官前来看望杨肃,并了解了王妃娘娘的病情。知道王妃娘娘已经痊愈并且近日可以下地了,非常高兴。他恭贺杨肃说:“道长真乃旷世奇才也,实是华佗在世。难怪王爷定要留你在身边做太医!他日必定飞黄腾达,荣华富贵啊!”杨肃听得那差官赞赏,也不沾沾自喜。只是淡淡地说:“小道一生游闲惯了,整日在宫中无所事事,必然会出病来,还望大人回禀王爷,放小道回家与妻儿团聚”
差官一听,慌忙说道:“道长不可如此!王爷仍一代明君,岂可因为一时思乡,坏了前程!下官这就禀明王爷,让在下安排车马,将道长的家眷,接回福州!”
杨肃摆了摆手,连忙说道:“小道感念王爷和大人的恩德,但小道实乃一介村夫野道,深得王爷的器重,已然十分感激了,哪还敢有非分之想?小道去意已决,还望大人禀明王爷,放小道回去与家人团聚吧!”
差官连忙摆手,又说道:“不可不可,道长不是已经应承了王爷的旨意吗?若是此时再生反悔,必是欺君之罪,不但道长承受不起,下官也将受到牵连啊!”杨肃一时无语。是的,这欺君之罪可不是一件小事!他有些责怪自己胆小怕事,要是当时就婉拒或者说明原因,王爷或许可以理解,放他回乡。但当时已经承诺下来了,若再反悔,那问题可就大了。
但杨肃去意已决,他想,若是王爷想以此治罪于他,那么这个王爷必不是明君,为此等人卖命,还不如死了算!若王爷不治罪于他,那就是一代明君,他日回乡之后,若还有招谕,定是万死不辞。所谓“士为知己者用也”若真是知己,自然呼之即来。
他对那差官说道:“大人,小道去意已决,任谁也不能阻止,请大人回禀王爷!”
差官无奈,只得将杨肃不想为官,欲告退回乡的话,如实地禀告了王审知。
王审知听了,半晌不语,用手拈着那三咎胡须,一脸凝重!
过些时候,他问那差官:“前日本王设宴,杨道长不是已经应承本王了,说愿意留下来为本王做御医吗?今日为何又反悔了呢?”
差官一时无语,跟着沉吟良久,才回答说:“此事小人也好生糊涂,想必是杨道长另有隐情吧?且待小人去问问,再回禀王爷!”
王审知摆了摆手,说道:“不必了!”他叹了一口气,笑道:“杨肃也是良善诚实之人,估计当时是想给本王留个面子,不好当面回绝。也罢,人各有志,岂可强留!但他救治爱妃有功,本王定要厚赏于他!”
那差官连忙弯腰拱手,说道:“王爷圣明,王爷圣明!”
王审知一转身,朝内呼了一声说道:“传孤旨意:敕封杨肃为太乙真人,赐进士,并赐以衮袍,派三千士卒携金斧、银锤护送回乡!”
10。
王审知的决定,让差官和杨肃始料不及。
当差官把这消息告诉杨肃时,杨肃感动得不知如何是好。他用手紧紧抓住那差官的手,连日来,王爷和那差官的真诚,让他真切地体会到了一个清正王者的英明。其间体现的,不只是一个王爷,甚至于他底下的官员。
紧接着,敕封的圣旨就传下来了,杨肃急忙跪地,山呼千岁谢恩!
当日,杨肃又请求差官,派快马传讯告知妻儿平安回乡。那差官应允,马上差人将喜报送往水头乡朴里村杨肃家中,让他的妻儿父老、堂宗乡亲知晓!
次日,杨肃整顿好车驾,在三千军士的护卫下,一路风尘仆仆、浩浩荡荡地往泉州而来。不出两日,就进入了泉州境内。因有快马传讯,朴里村的乡民倾巢而出,夹道欢迎。
杨肃进门见过妻子儿女,一家人泪流满面,悲喜交加!
休息一日,杨肃的第一件事便是召集乡村父老,并知会官府,把王府的封赏全部捐出,以兴修水利,扶助教育,改善医疗为四方百姓谋福祉,为人民群众办实事!
杨肃将所赐的金银财宝全部用于兴修水利,并留下士卒开浚灌田千亩,让乡民们永享其福,后人感其公德,称其为“杨仙公”数年之后,杨肃的子女长大成人,杨肃将一女嫁与吕姓家族联姻,打造下了一千多年杨、吕两家亲如一家的和睦景象。
杨肃百年之后,葬于仙迹岩,其墓葬简单朴素,流传千年,受泉州市政府保护。其墓上长有一棵奇树,冬天落叶时,但见千枝万枝,显示着杨、吕家族的兴旺发达。
现今,杨、吕两姓共同把杨肃的故居,改建成太乙真人庙及杨肃纪念馆。每年的四月初七,杨、吕两姓的人都聚集在朴里杨肃庙前拜祖,多达数万人。吕姓每户安排酒席宴请杨姓姻亲,张灯结彩,杨、吕两家旌旗共飘、共祭,和睦相处,亲密无间,情同手足。
后朱熹有联云:“仙子友英贤,一局曾消千日瞬;天王旌国手,三军为导万人川。”上联借用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仙人弈棋而忘记时日的典故。下联是说杨肃治愈了王审知的爱妃后,王审知特意派遣三千御林军护送杨肃回家,并留下来帮忙开挖水利。“万人川”是由南安瀛溪引水经溪南村至朴里乡总长八里许的水渠道。
千年过去,杨肃的古墓还在,他的医道之风,为民之情,无私之德,流芳百世!
2015年3月13日,笔者随“南安作协”进入水头镇采风,来到杨肃坟前,瞻仰前人的遗风之后,感动不已,写下此篇仙迹岩流芳的小说,与后人共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