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林 第108节
自从十三房的砖窑改成了水泥窑后,水泥作坊草创完成,老贾头就作为谢家三房的代表,入驻了这个作坊。他带上了一个儿子贾二,另外还有原本就在作坊里工作的侄儿贾富昌,很快就上手了作坊里的工作。
由于文氏与谢慕林有言在先,老贾头并没有成为作坊的主管,而是与十三房谢谨华原本就用惯的管事一起合作,协助对方进行日常经营。这一个多月以来,他二人合作还算愉快,偶有一些争执,也都很快解决了,似乎一切都还顺利。
据老贾头报上来的账目字显示,目前谢家三房每月能分到的利润虽然还不足五十两银子,但已经在缓慢提升中。在湖阴县城范围内,知道水泥并且接受这种建筑材料的人是越来越多了,与作坊合作的那些工匠几乎都忙得不可开交,生意是一桩接着一桩地来了,可见这个行业前景还是非常看好的。
无论是老贾头还是那位十三房的管事,都不止一次为这门生意不能发扬光大,只能局限在县内而惋惜不已。
除了利润前景,水泥的用法如今也有了不少改进和“创新”,除了最传统的铺地和筑砖墙以外,工匠们也想出了好几种新用法,比如筑堤坝的,筑水沟的,不用砖头来筑墙的……甚至还有人想到,预先把水泥浇灌成一块块中空的砖,再运到建筑现场将它们组装起来,更方便用来建二楼、阁楼等等。
老贾头还提到,有一个老工匠,竟能用水泥做亭子顶,做得好象茅草顶一般的形状,也不知道是如何想出来的。只是这其中的窍门,那位老工匠就拒绝透露了,大概是打算作为独门秘方,传给子孙后代。
为此老贾头颇为生气:“所谓饮水不忘掘井人,这老家伙受了我们谢家的恩典,从我们谢家这里得了水泥这样的好东西,有了新的营生,就该知道感恩才是,更别说他还与作坊签了契约,便算是作坊的人了。他想出的任何水泥新用法,都该告诉作坊里的人才对。谁知他竟然反过来瞒着我们,不但自个儿私下从外头接活计,就连谢家的族人想要他去建亭子,他也同样要赚我们谢家的银子,就跟别人家一般价钱,真真是岂有此理!若是轻易饶了他,其他人见了也跟着学,那还得了?!二姑娘放心,我定会叫这老东西知道什么是规矩,看他日后还敢不敢再这样忘恩负义了!”
谢慕林听了还挺有兴趣的,用水泥做亭子顶……以现有的工艺条件,那位老工匠是如何解决技术难题的?该不会是用了木板去塑形,再把木板拆掉的吧?
不过她对于那个老工匠敝帚自珍的做法并不是太生气,还对老贾头说:“不要做得太过分了,老人家思想保守些,有了个独门技艺就觉得是宝贝,不愿意让外人知道,在如今这个时代,也算是正常的。你跟作坊的管事商量一下,好好跟那老工匠谈,看能不能给我们谢家谈一个优惠些的价钱。另外再告诉他,既然与作坊签了契约,他想出来的法子就该优先给我们谢家用才是。他不愿意透露其中秘密也无妨,但作坊需要他用这种技术帮顾客建亭子时,他就要去做,不能丢下作坊的活计不管,只顾着做私家生意,大不了作坊方面多分他些银子就是了。除此之外,他最好确保这门手艺有人传承,不能带到棺材里去。如果有其他人自行想到了类似的法子,他也不能打压人家。”
老贾头有些不敢置信:“二姑娘的意思是……他不但能保住秘方,不用告诉作坊和其他的工匠,就连外头的生意,他也可以自己去接,只要不耽误作坊的活计就行?!”
谢慕林点头:“其他工匠,也同样是照此例办理。我只盼着每个人都能积极做出工艺改良,想出自己的独门秘法,为此多给他们些好处也无妨。只要他们想出来的东西,能让作坊受惠,让一点利又有什么要紧呢?水泥工艺有改进,我们还能赚更多的钱。”
老贾头咽了咽口水,有些犹豫:“这样真的合适么?二姑娘,水泥本来就是我们家的秘方……”
谢慕林摇头:“水泥不是我们家的秘方,且不说京中的内务府和北边的燕王府,就连边境一带,也多的是军中工匠知道这东西怎么做。我们只不过是偶然知道了几种土法水泥的配方,做出来方便一下族人亲友,乡里乡亲而已。这东西是要大规模传扬开来,才能发挥真正的好处,我们自个儿敝帚自珍,没什么意义。”
老贾头听明白了,苦笑了下:“二姑娘说得是,那我回去就跟管事商量。”
谢慕林见他还有些不情愿,便笑着说:“别把这事儿看得太重了。我原也没指望水泥作坊能赚什么大钱。这东西本就是用来帮十三房暂时度过难关的而已。如今这门生意只能在县城周边做,也方便谨华哥照看家里。等到十三婶的病好了,谨华哥行动自由些了,能到外地去时,他有多少生意不能做呢?更何况,那两三个窑,能烧多少水泥?光是县城一地,都未必供应得上,想那么多做什么?但如果工匠们能发掘出更多的水泥用法,让它派上更多的用场,迟早会有见识深远的高官贵人向朝廷上书,重新大规模推广水泥的。那才是你们大展身手的时候。”
老贾头听得向往无比,笑道:“若果真能如二姑娘所言,那就太好了。老贾头只盼着那一天能早日到来。”
谢慕林点头,又道:“如果真有那一天,光靠我们谢家角这个小小的水泥作坊,可做不了多少生意。改日你得跟作坊的管事商量一下,让他提醒提醒谨华哥,最好是另外找个地方,扩建水泥窑,要是当地本身就有煤矿又或是粘土、陶土,那就更好了,也省得我们还得从别处运原材料过来,费时费力又费钱。那地方最好偏远一些,有水路可运货就行,别离城镇太近。”
水泥作坊的污染问题还是挺严重的。
老贾头忙赔笑道:“二姑娘说得是,这才是最要紧的大计呢!至于那糊涂老工匠,就当便宜他了。不是有个词,叫什么……千金买骨么?就拿他当个范例,好叫所有工匠都知道我们谢家是多么的仁义,投到我们谢家的作坊来做事,才算是真正过上好日子了!反正那老头子只会这一种秘技,也不见得能多赚多少钱。若真的发了财,他还未必能保住这秘方呢。咱们老爷是三品的高官,家里参股个水泥作坊,挣点小钱,都有人眼红,想要来偷配方,更何况是区区一个老工匠?”
谢慕林挑了挑眉:“谁来偷水泥配方了?”
杨四
说起这件事,老贾头就有些欲言又止,犹豫了一下,才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说:“说来这人……还是咱们谢家的亲戚,本身更不是什么没名没姓的小户人家,谁也没想到,他做事竟会这么不讲究!可我们做下人的,又不好跟人较真,就怕事情闹大了,他没事,我们倒要吃挂落。”
谢慕林见他始终神神秘秘地不肯说出那人的名字,还说是亲戚,就有些不耐烦了:“到底是谁呀?你要说就快说,别在这里卖关子!”
老贾头这才老实说来:“这人姓杨,其实是二房那边大姑太太夫家的人,说来跟大姑老爷血缘还很近,得管大姑老爷叫一声哥,是同一个爷爷所出的堂兄弟,还是嫡出的。不过他是小儿子,没继承多少家业,平日里靠着哥哥嫂子过活,在这湖阴县城,听说名声也不太好,是个出了名的纨绔,也就是仗着杨家的名号在外头胡作非为罢了。可杨家大老爷在外头做官,家里人素来要脸面,因此凡事都要护他三分。”
这位杨四爷刚开始找上门来的时候,是想叫水泥作坊的人给他重修一下郊外小田庄上的粮仓,预备秋粮下来后,方便存放,说是原本的粮仓破旧了,总是有老鼠出没,水泥地面的粮仓不但干净,还不容易有蛇虫鼠蚁出现。
这也是如今水泥作坊最经常接到的生意类型,因此作坊的人最初都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劲,还因为杨家是谢家二房的姻亲,优先给他干了,连价钱都给他打了个八五折,最后还把零头给抹了。
如此优惠,活计又做得快又好,水泥作坊的匠人当然不会觉得这事儿有问题。后来是杨四爷的管家总是劝他们不必太过赶工,慢点做没关系,他们才开始觉得奇怪的。他们虽然工程进展快,但早就做熟了,活计干得并不粗糙,甚至看在二房面上,做得格外细致些。雇主还叫他们做慢点,是不是太不合情理了?他那个小田庄,粮仓本来就建得不大,还要叫他们把地给多铺几层水泥,材料都比别家耗费得多。
别家雇主都只会催着他们赶紧做完,毕竟工钱虽然固定,伙食却是工匠们多做一天,雇主就得多包一天的,材料钱也要另算,为了省钱也不会特地叫工匠们慢慢做活,增加没必要的工程量。
当时去杨四爷家干活的工匠领班就留了心,很快发现,每次需要从作坊拉水泥到工地上的时候,杨家都必定要派上几个人跟船,到作坊里细看烧水泥的窑周围都堆了些什么材料,又是如何烧的。因为水泥作坊不许外人轻易入内,他家才特地让工匠放慢速度,多耗水泥,好有机会多去作坊几回。
老贾头对谢慕林说:“也是作坊那些工匠粗心,觉得水泥这东西,材料都是贱物,随意就地堆放,忙起来时也没顾得上拦人,竟叫那几个人看出了底细。我跟管事打听过了,那位杨四爷不但派了自己家里的下人去,还问他哥哥借了人手。等他家那个小粮仓完了工,他立刻就在自个儿的小田庄边上挖洞建窑,不知打哪里弄了些材料回来,也要烧水泥了!”
谢慕林听得有些好笑:“不是说杨家大老爷在外头做官,因此他家的人在家乡就格外要脸面吗?他们家的人不介意杨四爷开水泥作坊?”就算是在谢家,也只有十三房这样偏支中的偏支,才会经营这种生意呢。至于三房,那是打着援助十三房的名义行事的,并没有出面明言水泥作坊是自家的产业。
老贾头告诉谢慕林:“那杨四爷在家里也没什么营生,他哥哥嫂子听说也烦他烦得很,却又不好不养活他,叫杨家大老爷那一支的长辈说他们不友爱兄弟。若杨四爷真能借着水泥,立下了家业,只怕他哥哥嫂子还巴不得呢,横竖吃亏的又不是他们自个儿。要是水泥真能赚到钱,他们兴许还想要分一杯羹去。这话是作坊管事托人打听来的,就是杨四爷他嫂子对娘家人说的话!”
谢慕林听得有些无语,便问:“那杨四爷可烧出水泥来了没有?”
老贾头对此却有些拿不准,杨四爷肯定是让人烧制过水泥的,但因为他的人只查到了水泥的原材料,却没弄清楚比例,所以烧得不算很成功,目前依然在试制中,试制出来的水泥,顶多就是铺铺地,根本不象谢家出的水泥那么好用。
不过,水泥的烧制并不复杂,各种材料的配比也很简单。那杨四爷叫人试得多了,迟早会试出正确的比例来。
当然,就算杨四爷真的成功试制出水泥,老贾头也有把握,他们抢不走谢家作坊的生意。因为水泥使用的时候,还需要添加别的东西,比如用来砌砖时,就不能光放砂和水,还得添些石灰石膏什么的。这两种都是烧水泥的材料,估计杨四爷不会想到,它们还能有别的用途……
但是,杨四爷的哥哥好象也在暗地里挖角水泥作坊的工匠。万一叫他成功挖到一两个人,水泥的秘密就再也不是秘密了。
老贾头请谢慕林想想法子,求二老太太宋氏跟杨家那边递个话,叫杨家人收敛些,盯着姻亲的产业,未免太没品了,这也是官宦人家应该做的事?
谢慕林想了想,道:“真把这事儿闹到二祖母跟前,杨家那边就要丢尽脸面了,还有点杀鸡用牛刀的意味。二祖母自然不会亏着十三房,但我们却没必要让她老人家操心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你跟作坊管事给杨姑父身边的人递个话,看杨姑父能不能悄悄儿把这事儿给处置了,不必惊动姑姑。就算要有人扮黑脸,也犯不着让姑姑这个做媳妇的出面。”
这就是要让杨意全杨姑老爷去扮这个黑脸了?
老贾头本来还想问,万一杨姑老爷偏着杨家人怎么办?但随即想到传闻中杨意全跟伯娘、堂兄弟不大和睦,只差没做谢家二房的上门女婿了,心里顿时有了数。
那要是杨四爷要是不肯听劝,非要继续挖角谢家作坊的工匠,建立自己的水泥作坊跟谢家抢生意,那又该怎么办呢?
谢慕林就说:“作坊里的工人不全是我们谢家的奴仆,人家要换东家,我们总不能喊打喊杀,逼着别人留下吧?为了区区一个水泥,不值当。如果真有人被挖走了,你们也不必死死拦着。这种东西,本来就不是只有我们一家知道的秘密,但凡有个边镇驻军的工匠跟这边通个信,我们的水泥配方就一点儿都不值钱了。
“你们看开一些吧,多想想好事儿。水泥要是生产的人和使用的人多了,对我们更有好处,也有利于新技术、新工艺的创新。当初要是我们死守着水泥配方不放,不肯与签约的工匠们分享,又哪里有那么多新技术出现?可见水泥这种东西,保密是没有意义的。要不是它容易犯忌讳,我还恨不得大规模推广出去,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这个配方呢!”
老贾头顿时对自家二姑娘肃然起敬,良久都说不出话来了。
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