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林 第280节
万太太也曾到文氏面前嚼舌。文氏倒是劝过她,不要太计较这些小事,平白气着了自己。但万太太不听,她向来就是这样的性子,吃过别人的亏,无论如何都要报复回去,否则这口气咽不下,她就没法安心过日子了!
文氏只得由得她去,等把人送走了,便不由得大大松了口气。
谢慕林笑吟吟地掀帘子进屋,给母亲倒了杯茶:“娘辛苦了,快喝口茶润润喉。”
文氏一口气喝下了大半碗茶,叹道:“万亲家这样的脾气,怪不得在平昌侯府不受待见。我虽然跟她很熟了,但有时候真的很看不惯她的行事。”
“她自个儿要找气受,你理会她干什么?她来嚼舌头,你当八卦小道听听就完了,没必要放在心上。”谢慕林从袖套里掏出一个小本子,“我把给女先儿编的说书本子改好了,娘你瞧瞧怎么样?”
本子
谢慕林改编这个袁小将军擒敌王的说书本子,着实费了不少力气。
她读了这几年的书,自觉文言文水平大有长进了,就想试试手。若是这次改写出来的本子能入得了家中父母兄弟们的眼,就证明她的语文成绩过关了,将来想要把书房空间里的资料拿出来,伪造出什么古人笔记,也有大概率可以忽悠过去。
那位说书先生并没有多出色的文采,但胜在文字熟练,又在这个行当混了多年,熟知说书文本的种种套路而已。袁小将军擒拿敌国大将军王的消息,固然是传得北平城上下都知道了,可清楚个中细节的人很少,市面上倒是有许多小道消息流传,但起码有八成是瞎编的,另外还有一成五是道听途说。那说书先生自然没有门路打听到实情,所以他自个儿就编了一个故事出来。
根据谢慕林曾经看过的演义故事、戏剧故事以及三弟谢徽之那儿收集的一些话本,她大约能看得出来,说书先生本来编的故事,有许多情节都是挪用自《三英战吕布》、《赵子龙单骑救主》、《长坂坡》等几个说书本子的内容,特别是一些对主人公袁小将军的描述,还有他跟敌国大将军王父子之间交手的情节等等。就连定场诗,都是套用现成的路数,稍作修改写成的。整体上,那就是一个很普通常见的英雄单枪战敌将的故事,可以套用到许多武将头上。之所以能说得万太太连声赞好,完全是因为那位说书先生的节奏掌握得好,把故事说得精彩纷呈,引人入胜。
谢慕林自己翻文本底稿,就一点儿都不觉得精彩,反而认为好些生搬硬套的形容词太搞笑了。而且她找萧瑞打听过袁小将军立功的具体过程,哪怕细节上未必事事清楚,她也清楚这位年轻的英雄是带着大队人马把敌国大将军王父子俩包了饺子馅,而不是跟他们分别单打独斗,才抓到了人的。过程中固然有一场混战,可他真的没使丈二银枪。袁家是祖传的刀法,袁小将军常用的是一柄从亡父那里继承来的绣春刀。
还有,袁小将军固然是立下了耀眼的军功,但他本人其实是位指挥专业的人才,通常很少亲自上阵杀敌,主要是带兵的本事强。
就象萧瑞在开平卫待了几年,又凭军功升了官,但他其实在开平卫主要是负责后勤工作,特别擅长调配军粮军资,是在运送军粮途中遇到了逃窜的敌将,顺手把人砍了,才立下了大功。
这两位青年小将,其实都不是那种见了敌人就莽上去的类型,都是用脑子的那种。
谢慕林自己也觉得,从身为萧瑞(未来)家属的立场来考虑,知道亲人在战场上奋不顾身地杀敌,不见得会觉得愉快,只怕更多的是担心吧?但如果听说亲人在战场上是运筹帷幄的智将,靠着动脑,指挥手下的人就干掉了敌人,那感受就是另一回事了。
所以,她这次修改说书本子,就把上头各种不实的形容给改掉了,照着萧瑞告诉她的战场实况,做了一些修改,然后根据网文的套路,写出了一个充满各种意外、反转、悬念的惊险战场故事,不但突出了袁小将军的智勇双全、机智果断,也夸奖了他手下将士们的英勇表现。
等这个故事主体写完了,她再根据手头上能收集到的种种戏本子、说书本子、话本、演义故事等等,套用了一些这个时代常见的形容辞句上去,留用了一部分说书先生编的诗词,自己再诌了几首,觉得自己打油诗的水准,似乎比说书先生的还强一些,这才拿去给几位兄弟过目。
四位兄弟看过她写的本子后,都觉得可以拿出来见人。三弟谢徽之更是拍了一大通马屁,形容市面上能找到的话本都不如自家二姐写出来的精彩刺激。谢慕林只当他是在客套,但心里还是挺美滋滋的。
她顺道也拿去给自家大姐谢映慧看了。谢映慧阅后的感想也挺好的,还说:“倘若能找个好点儿的女先儿,我是很有兴趣在别家宴席上听到这么一个故事的。但若要说得好,我觉得说书先生可能比女先儿强些。”
这评价就足够了。谢慕林这才对自己的作品有了些许信心,敢拿到母亲面前,请她过目。
文氏看完了文稿之后,惊讶不已:“这是你写的?真看不出来,你竟然还真有这个本事?!怪不得老爷叫我别担心,说你跟着二老太太学了这些年,不可能一点儿长进都没有。既然打了包票,就定是有把握的。”
谢慕林脸红了一红,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也不是很有把握,就是觉得……难度虽然有一些,但我还能应付得来罢了。就算真的做不成,拿原本去给女先儿看,也是一样的。”
文氏嗔了女儿一眼:“你以为女先儿是什么神仙?你把新本子拿给人家,她看看就能说出来了?没有足够的时间记诵,你的本子写得再好,人家也不见得能说出来!”
谢慕林却道:“我删掉了很多用来形容人物形象却没什么意义,但需要人死记硬背的诗呀词什么的,主要以故事情节为重。只要娘请来的女先儿记性不是太差,能记得住故事的梗概,到时候随她们发挥就行了,出不了大折子。这毕竟是新本子,就算说错了一点,只要后面能圆回来,谁能发现她们错了呢?我就是觉得,袁夫人大概更有兴趣知道儿子立功时的具体故事。只要她知道袁小将军有多么出色,没经历什么大凶险就把功劳立了,她心里一定会很高兴的。这比什么《岳母刺字》的戏码好多了,毕竟戏里称诵的是岳夫人与岳飞将军,不是袁夫人与袁小将军呀。”
文氏嗔了女儿一记,再看了看那本文稿:“既然写好了,就送到女先儿那边去吧,嘱咐她们用心一点儿。今天离十六就只剩两天多了,时间紧迫,可别真出了什么差错。”
谢慕林应了声,高高兴兴地把本子递给了马路遥家的,由得她派人送出去。
文氏又嘱咐女儿另一件事:“咱们家的宴席在十六,天气应该还算晴好。但布政使司衙门里的老人已经看过了,说是二十左右只怕要来一波大风雪。你们兄弟姐妹都是头一回在北平过冬,未必撑得住,两位老太太又一向体弱,更需要小心。我已命人采买了许多炭火、生姜、药材、棉花、布匹、毛皮等物事,你把你大姐叫上,一块儿来帮我处置。我正好教你们些东西。”
谢慕林心中好奇,立刻应下了。
设宴
两天多的时间匆匆过去,转眼就是谢家办宴席的日子了。
文氏筹备已久,又有两个女儿从旁相助,两个庶女与金姨娘也帮着打了些下手,因此事事都准备得周全。
会场景致不错,交通安排得很顺,主人家热情好客,侍候的下人也礼数周全、殷勤小心,宴席座次小心地考虑到了每位客人的喜好与人缘,没让感情不和的人坐在一起,取暖的设施齐备,还有宽大沉重的屏风挡住了所有风口,却又不会让室内显得憋闷。此外,上桌的菜色多用炖菜、砂锅菜,连炭火一块儿呈上,在整个宴席期间都是热腾腾的,让人吃了温暖又愉快;酒水偏绵软,没什么烈酒,可是口感很好,更适合女客;为助兴请来的女先儿口齿伶俐,说话风趣,说的本子还是新鲜时闻——袁小将军在开平卫擒拿敌王的故事呢!传闻很多,可没人比这两位女先儿说得详细又惊险了,听起来就象是真的发生过!
不,这一定就是真正发生过的事!两个寻常女先儿怎么可能知道这些事呢?不用说肯定是东道主谢家打听到的。谢璞大人是布政使,想要打听边镇发生的事,又有什么难的呢?难的是把听到的消息写成说书本子,还说得这般精彩,别说主宾袁夫人听得双目异彩涟涟,其他做陪客的太太、姑娘们也都专心致志地盯着女先儿们,连美味的菜色都顾不上了!
女先儿说到最紧张之处时,整个席上的人大气都不敢出,直到确定故事中的袁小将军顺利带兵围住了敌人,对方无论如何也没办法逃脱了,大家方才齐齐松了口气,声音明显得所有人都听得一清二楚,彼此面面相觑,随即一齐笑了。
谢家的宴席获得了大成功,人人都非常满意,乘兴而来,尽兴而归,话语间隐隐还透露,今天过得比巡抚夫人那场宴席要更愉快。
文氏当然不会接这种容易引人误会的话茬,只当没听见,微笑着送走了众位客人。
袁夫人微笑着离开的时候,还跟文氏亲切地聊了一会儿家常,提到袁家如今只有她们婆媳在,寡妇人家不好常出门,冬日无事,闲了请文氏到家里来玩耍,尽管带上孩子们也没关系。
袁夫人清楚萧瑞的身份,早就知道谢家算是未来的拐弯姻亲了,如今更对用心筹备了这场宴会的文氏生出亲近之心来,有意结交一番。反正她儿子不在家,就算文氏把所有儿女都带上,也不会引人误会,反倒是可以让常年在家寂寞度日的她与婆婆多跟年轻小辈相处,开开心。
宴席过后,文氏命手下两个得力的管事娘子盯着人收拾残席,要将充作会场的园子打扫干净了,再还给主人家。但也因为宴席是在别人家的园子里办的,因此她虽然劳累,却只需要带着孩子们坐马车返回自家官邸,洗漱一番,就可以休息了,颇为省心。第二日,马路遥家的与赵丰年家的来报告,善后工作已经做好了,园子也还给了主人,再不用文氏操一点儿心。她就可以安安心心在家休息些日子,也让几个孩子歇口气了。
不过,谢家这场宴席过后,那两位女先儿在宴上说的书就在北平城里大红了。许多听过的太太、奶奶们,都想把人请到自家去,再仔细听一遍。按察使夫人头一个抢到了先手,砍掉了自己本来准备好的两折戏,把说书环节给添了上去,让袁夫人又听了一回自家儿子的英勇故事。虽说没有了新鲜感,但她还是听得很愉快,郑重谢过了按察使夫人的体贴之情。
于是,想要邀请那两位女先儿的人家就更多了。排在后头预备着同样要邀请袁家女眷吃席的武将人家,更是差点儿为了抢人打起来。还是这两位女先儿害怕了,忙忙给布政使司谢家递了话,得到了说书本子改编作者谢慕林的同意,有偿地把本子传授给了两个与她们交情不错的女先儿,又拉上了原本的故事作者——那位有名的说书先生,才算是勉强满足了那么多顾客的需求。当然,他们所有人也因此挣了个盆满钵满。哪怕可以预见这个新年不会有什么悠闲假期,但能多赚点银子总是好的。
而谢慕林这边,也接到了未婚夫萧瑞帮忙传的话,燕王府郡主朱珮对她写的本子非常感兴趣。哪怕郡主对未婚夫袁小将军到底是如何擒住了敌国的大将军王一清二楚,她也依旧好奇,传闻中说得非常精彩的说书本子到底是如何描述这件事的。她倒是很想把那几个女先儿、说书先生请到燕王府去,无奈人家日程都排满了,这种小事,又没必要仗势欺人,因此郡主心里发痒呢,偏又不好意思去求母妃,只得悄悄儿托兄长了。
谢慕林二话不说,就把自己手里的底稿给了萧瑞:“我这里只有这一本,没有别的存货了。你拿去给郡主瞧,只要过后还给我就行,随便你们抄几本去。”
萧瑞笑着把本子揣进了袖套,道:“我从前竟不知,我媳妇还有写说书本子的本事呢!”
谢慕林轻哼了一声:“我还有写话本的本事呢,这次只不过是牛刀小试而已,你信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