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探地神针
张晓东正兀自回想着那个雨后的夜晚,银色的月光下,清幽的山谷间,寒冷的桥头上,那个在风中哭泣的女孩,犹如一朵在风中盛开的百合花。
突然,车身一个抖动,剧烈的颠簸感突然袭来,猝不及防的张晓东一个趔趄,脑袋重重的磕在了前排的座椅后背上,好在前排座椅的后背上套着比较软的座套,起到了很好的缓冲作用,所以这一下磕的倒不是很疼。
张晓东揉揉磕疼的额头,向车窗外看去,原来是车子驶进了新厂区的大门,刚刚正好是过减速带,造成了剧烈的颠簸。
公司运营的这辆小巴车,车子的配置是相当差劲的,空调系统不知是坏了还是司机有意不开,反正张晓东坐车那么多次,就算天再热,每次都是打开车窗吹自然风。
而天冷的时候也从来不开空调,嫌车上冷,下次你穿厚点吧。
尤其要让人吐槽的便是这辆车的减震系统了,按照陆剑飞的说法,“简直就是个渣渣”,即便是自行车都比这车要平稳一些。就刚刚过减速带那一下颠簸,幸亏没有人喝水,不然非的被噎死不可。
长期乘坐这辆车的人,都知道这车的破旧性能,尤其是几乎不减震的减震系统,绝对让人记忆深刻。
搁平时大家都会有意的抓紧扶手,以对抗这次不小的冲击,但是刚才张晓东想的出神,竟是没有提防,才磕的比较疼,着实有点狼狈。
车子进入厂区,行驶了一段距离后,缓缓的停靠在路边,张晓东也随之走了下来。
他拿起携带的资料,就往目的地走过去。正走着,就见前面有个窈窕的身影,如此熟悉,却正是刚刚遇到的夏梦。
张晓东快走两步,见了她一声,就见夏梦转过身来,看着他说道:“是你啊?张晓东!”
赵晓东走到她面前,说道:“老远看见前面走着一个大美女,以为是谁呢?原来是你哦!”
“是不?你是去干吗?”夏梦微微一笑,却是并没有理会张晓东的调侃。
也确实,夏梦天生丽质,美丽大方,走到哪里都是万人瞩目的对象,相信她听到的赞美之声也已经很多了,才会对张晓东刚才的调侃置之不理吧。
这会,两人打过招呼,就沿着厂区宽阔的林荫大道,并肩而行。
道路两旁,高大的梧桐树枝叶茂盛,整个树冠像一把大伞,遮挡了夏日的骄阳。一阵风吹来,树叶发出哗哗的响声,似乎是大树在低低的吟唱。
道路两旁的大树,遮挡住了天边大部分的太阳,只有少许阳光透过树叶的间隙洒落了下来,在地上形成点点碎斑。
张晓东和夏梦缓缓走在这碎斑铺就而成的路面上,边说边一起向远方走去。
夏梦走在他的身边,张晓东就感觉有一股淡淡的清香传过来,真是沁人心脾。
“我去齿轮加工分厂,你是去哪里?”张晓东问道。
“我去前面的泥浆泵加工分厂,送个资料。”夏梦扬了扬手里的资料。
张晓东要去的齿轮加工分厂与夏梦要去的泥浆泵加工分厂并不顺路,前者要走的更远一些。
两人又聊了一小会,在一个岔路口,迎着阵阵清风,夏梦冲他挥挥手,微微一笑,说道:“再见!”
“再见!”张晓东与夏梦在一个岔路口分开,各自沿着不同的方向走去。
张晓东一个人走在宽阔而又宁静的路上,此时已是下午的时光,路上行人稀少,想来是上班时间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吧。
随着阵阵的微分吹过,耳边不时的传来“沙沙”的声音,仿佛是一队情侣在低头悄悄的私语。
好安静啊!
张晓东感到有些许的落寞。
厂区的道路都是十分宽广,可以允许四辆大车并肩行驶的柏油马路。
自打实习期结束,张晓东等人正式入职研发部以后,手头的工作一直是相当紧张的,他们几乎是整天整月的呆在办公室里,很少有时间和机会出来,故而去新厂区的次数并不是很多,所以张晓东目前对新厂区的道路也不是特别熟悉,现有的认知还是仅仅来源于实习期间。
这会,当他正在左顾右盼的找寻着去齿轮加工分厂的方向时,不知不觉间就走到了公司的综合钻机试验场的边缘。
突然,“轰隆隆……”的巨大声响从旁边传了过来,简直是震耳欲聋,张晓东循着声音的源头看去,头看去,就发现是试验场里,挨着马路的地方,有三台大型的柴油发电机组正在启动,伴随着巨大的噪音,柴油机顶部的大烟囱随之冒出黑色的浓烟。
柴油发电机组再往里,围绕着钻机底座,还依次摆放着由3至7个模块化组合罐体组成的固控系统,以及发电机组的几个大型集装箱房体。
而石油固控系统也叫泥浆净化系统,其主要是对石油钻井液的固体控制和分离,能够使钻井液循环利用,是石油钻机的核心系统。
钻机试验场是公司石油钻机的最终落成和出厂单位,并且是公司钻机组合装配、集成配套和联调试验单位,其地位和作用均是十分重要。
首先,试验场要为提供钻机各个部件提供组合装配用的合适的场地。
石油钻机的几个大的系统,如动力系统、旋转系统、循环系统、提升系统、传动系统等,最终从各个加工分厂完成单元部件的试验后,经确认产品合格后,都要依次进入钻机综合试验场。
进入试验场之后,就需要专业的人手,按照相关流程,精准划分场地,进行钻机最后的大组装。
最终结果是形成一台合格的、经过厂内验收的钻机。
其次是要完成钻机各个系统的集成配套。
一套钻机的组成零部件数量巨大,虽然说不敢与航天飞机的零部件数量相提并论,但是其包含着成百上千的零部件的几个大系统之间,必须要进行规划整合,以求完成各系统之间的高度集成,才能最大程度的节省场地,减少系统调适时间,发挥出最佳性能。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完成钻机系统整机联调试验。
钻机系统的联调试验,包括柴油机组的动力测试试验、发电机组的调试试验、提升系统的测试试验、循环系统的调试试验、固控系统的调试试验等等,而这些系统在钻机试验场的联合调试试验,将是测试整个钻机系统功能是否正常的最重要的、也是产品出厂之前的最后一次试验,因此,其作用至关重要。
很多公司的用户也深知钻机联调试验的重要性,因此都会派遣相关人员来公司,全程跟随试验的全过程,有些用户甚至要求提供给他们一份详细完整的钻机联调试验报告。
而这份报告里面,就十分全面的反映出了这一套石油钻机的单个系统的功能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故障,以及各个系统之间的整合是否达到要求,是否存在相互之间不能兼容的问题。
因此,钻机联调试验又被称作是产品出厂之前的最后一试。
张晓东远远的看了一下,这时候,不经意间,就发现旁边突然有一个大家伙慢慢的映入眼帘,这是一台高大的钻机,犹如一座直冲云霄的宝塔,拔地而起,直指苍穹。
试验场他却是很少来,毕竟这里距离其他的分厂有点远,而且这里没有加工制造单位,只有试验设备和装配单位,所以很少来这里,自然是对公司的拳头产品——石油钻机,了解不多。
因此,这时候突然看到这套钻机,从上到下,依次刷着红白相间的崭新的油漆,各个部件系统均是布置的极为整齐,静静的矗立在路边,就感觉有种说不出来的大气,尤其是那直入云霄的井架,颇为壮观。
张晓东看着这套宏伟大气的钻机,就联想到了公司厂史展厅里那位耀眼的明星——万米钻机。
这台万米特深井钻机甫一问世,便轰动了全国,震惊了全世界,只因为它为中国创造了许多的“世界帖子。
张晓东第一次接触到科拉深井是在公司的实习培训课上,公司聘请的一位培训老师,是一位已经退休、两鬓斑白的老教授,在他的ppt课件里面,提到了科拉深井。
但当时老教授的培训课主要是在进行石油钻机的培训,在举例说明阶段,就提到了科拉深井,尤其是其引以为傲的12262米的钻井深度,以及一些该钻机的结构形式和性能参数。
培训课上那位教授更多的是介绍了科拉深井的技术参数,以及其应用到的先进技术,并直言国内的技术与之相比,差距很大,两者之间的技术差距至少有二十年,却并没有牵扯到其他的怪力乱神的说法。
张晓东也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一个论坛的帖子上,看到了关于科拉深井的详细报道,其中就包含了“地狱之门”的叙述,以及一些匪夷所思的超自然现象。
年轻人总是充满了好奇心,张晓东也不例外。他在第一次看到科拉深井的故事后,就特别感兴趣,后来更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几乎查便了国内外相关的网站,遍寻各大论坛,目的就是搜集与之相关的资料。
但是,他在搜索了许久之后就发现,有用的资料就那么一些,剩余的多是重复资料或者是杜撰的痕迹太明显的传闻,没有太多的价值。
其后的一段时间,由于资料重复性太高,大多数资料竟都是老生常谈,千篇一律,提出的观点毫无新意,他也是渐渐的失去了继续再查下去的兴趣。
不过,关于“地狱之门”,他却是查到了一些新的资料,颇为有趣。
那是在土库曼斯坦的卡拉库姆大沙漠中部,有一个被称为“地狱之门”的人造大坑。
这个直径约为70米的大坑,是1971年的时候,苏联地质学家在这里开凿天然气时,地下钻机倒塌形成了这个大坑。
从前土库曼斯坦还属于苏联的时候,地质学家就断言这个叫做达瓦札的沙漠小村附近一定会有大气田。
于是在1971年一支物探队来到这里,第一次试钻就在很浅的地层下发现了天然气,队员们喜出望外,连忙安营扎寨准备大干一场,没想到帐篷刚扎起来……稀里哗啦,地面就陷下去了,形成了一个直径69米,深30多米的坑。
这个大坑形成之后,就一直嗞嗞的冒着天然气,要知道天然气这玩意浓度到了一定程度,遇明火就会爆炸,而且天然气里经常伴生硫化氢之类的有毒气体。
所以,为了避免坑中可能会释放有毒气体造成危害,地质学家们便点燃了坑内的气体,可当时没人能预料到的是,坑内的大火一直燃烧了40多年而没有熄灭。
研究人员不经意的点燃之后,熊熊大火已经燃烧了几十年仍未熄灭,该洞穴真的有如地狱一般。
相关专家表示,感觉这洞里的气体似乎是无穷无尽,完全烧不完的。
今天,甚至在几百公里之外,人们都能看到大坑熊熊燃烧的火光,而熊熊大火,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熄灭。
近距离观察这里,就会感觉十分恐怖,真如同传说中的地狱一般,因为它很像传说中地狱入口,人们就称它为“地狱之门”。
不过,现如今,这个“地狱之门”闻名于世,却更多的是因为它已成为了一道为游人提供观光去处的著名景点。
此刻,张晓东绕过钻机试验场,携带者出门时准备的相关资料,沿着宽阔的厂区道路直行,不一会,来到了他此次前来的目的地——齿轮加工分厂。
齿轮加工分厂的主要业务,便是负责石油钻井绞车的主要零部件的生产,以及绞车的总体装配和出厂试验。
而几个月前,张晓东在之前参与的项目里,负责了一个石油钻井绞车的子项目,今天来这里也正是为了钻井绞车的事情。
石油钻井绞车是石油钻机的三大核心部件之一,是钻井设备中最重要的设备。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钻井绞车是石油钻机的提升系统的核心部件,它负责将钻井用的钻杆钻具从井底下提出来或者放下去,它的工作性能是否安全、可靠,将直接决定整台钻机是否能安全、正常的使用。
国内的油田现场,就发生过,因为钻井绞车故障,从而引发重物掉落砸伤设备或工作人员的事故。
所以,绞车的安全性、可靠性是任何一个制造单位和使用单位都极为关注的地方。
而钻井绞车通常是一种集电、气、液控制为一体的机械传动设备,它的作用主要由以下几点:
一是起下钻具、下套管和上卸扣等作业。
二是石油钻机钻进过程中控制钻压,处理事故。
三是提取岩芯以及试油等作业。
四是绝大多数绞车承担着起放钻机井架和底座的作用。
五是为转盘传递动力。
钻井绞车作为石油钻机的核心部件,它的工作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石油钻机的钻井效率和钻井成本。
张晓东负责的这个石油钻井绞车的子项目,关键就是一台全新的钻井绞车的研发。
然而,这个子项目里的钻井绞车与常规钻井绞车相比较,无论在结构形式上还是传递功率上都有着很大的区别。
最主要的区别便是此新型石油钻井绞车采用的并非是常规减速箱,而是应用了在石油钻井绞车领域极为罕见的行星齿轮减速箱。
行星减速箱的突出特点是体积很小,重量很轻,它的体积只是传统绞车减速箱的1/3的体积,应用在钻井绞车上的话,既能有效减小钻井绞车的体积,还能减小钻井绞车的重量,优势明显。
另外行星减速箱传递功率很大,能够达到常规减速箱传递功率的几倍!
因此,在目前石油钻探行业不断追求钻井设备轻量化、小型化的趋势下,张晓东大胆的把行星减速箱应用到了设计中,也是大势所趋。
这台新型绞车在设计图纸完成以后,严格的执行了研发部的新产品研发流程。
首先经过初复核审图,然后提交给了相关专家进行审核,最后经过验收会的验收,算是较为顺利的完成了项目验收。
项目验收之后,就进后,就进入了样机试制阶段。
在这台绞车试制的前期,项目进展是相当顺利的,齿轮加工分厂甚至是比计划时间提前一周完成了所有的零部件的加工制造。
但是,在后期的产品组装与试验阶段,却是遇到了大麻烦。
因为是首台套新产品,所以在前期设计图纸的时候,重点全部放在了产品性能参数的提高上,最终的设计图纸也是满足了预期设定的目标,但是,却忽略了产品的组装和试验的可行性。
这次,齿轮加工车间打电话过来,正是在绞车的大组装阶段出了问题。
张晓东进入厂区,直接奔向产品装配工区。
齿轮加工分厂共有三条厂房,分别是机加工区占两个工区,产品组装与试验工区占剩下的一个工区。
而组装与试验工区又分为库房区、产品组装区和产品试验区。
张晓东走到产品组装与试验工区的入口,放眼望去,工区里面几乎都摆放满了零部件,全是一些处于组装阶段的产品。
工区前面摆放着一些体积比较大的绞车,竟是完全遮挡住了后面的产品,使得他一眼望去,却是并没有看到后面的产品以及新产品的摆放位置。
赵晓东于是便拿好资料,沿着产品装配线往前走,不断的在左右两侧找寻新产品的身影。
就这么一路看过去,他发现装配车间现在竟然在同时组装5台绞车,至少从目前处于待组装或半组装的绞车来看,是这样的。
看到这里,他却是不禁疑惑起来。据他所知,齿轮加工分厂的装配与试验工区,最多只有3个组装班组,而每台绞车上一个班组的话,5台绞车就得上5个班的人手,人手肯定不够。
除非是有个别组装班同时在干两台或者两台以上的活,但这种概率应该不大,毕竟一个班上一台绞车,工作量都是十分饱满了,怎么可能再多干一台的活呢。
正疑惑间,他的目光却是落在了一台目前还是骨架的绞车上。这台绞车目前为之还只有一个滚筒和电机,而位于中间的减速箱却是放在地上。
张晓东上前查看情况,这时车间装配组的技术员李桐跑了过来,打了声招呼“张工,你好!”
在公司里,尤其是特指研发部,技术人员的职称一般都是工程师,或者高级工程师,所以在加工制造分厂内,车间的技术员一般都称呼研发部过来的人为“某某工”,即是“某某工程师”的简称,这几乎也已经是公司内部的一种惯例了。
而研发部的工程师,主要职业是负责订单产品或研发产品的研发与图纸设计,形成一套可用于生产的详细图纸,以及最后的加工图纸的车间下发。
而车间技术员的作用更多的就是拿着下发到车间的生产图纸,指导车间的机加、铆焊、装配等相关人员,进行生产或装配,并且处理一些常规的技术问题。
但是,关于产品图纸上出现的加工、组装等方面的比较具体的问题,加工车间的技术员则是水平有限,难以解决,更多的时候是要咨询研发部的人。
此时,年轻的车间技术员李桐跑过来,笑眯眯的向张晓东打了声招呼,便是称呼他为“张工”。
“哦,你好!李桐,这个减速箱怎么放在地上,为什么没装配上去呢?”张晓东没抬头,看着减速机问道。
“昨天装了,装不上啊,张工!一个班组的人全上去了,想了很多办法,就是装不上,这才把它拿下来,先放在旁边了。”李桐一脸的无奈,满肚子的苦水。
“装不上?!是怎么个情况?”张晓东很奇怪。
“说是没法找基准,不好安装!”李桐指着减速箱的圆形机壳说道。
“基准?!”张晓东对这个专业性术语的认识,还是在大学里的课本上,还有就是前不久绘制的图纸上,现在突然在加工车间里有人提出来,他还是愣了一下。
说实话,张晓东当时只实习了一年,还是跟着一堆研究生各个加工分厂轮流转,对产品加工工艺的认识也仅仅是停留在表面上,实际上根本就没有沉下去,也就并没有学到具体的机加方面的知识,因此,此时经李桐这个车间的技术员这么一说,他有点反应不过来。
确实,不同于常规减速箱的底面是经过加工的基准面,而眼前这个行星减速箱外轮廓是个圆形面,基本上没有一个可供对正的基准面,而它的两头还分别要连接滚筒和电机,没有基准面根本没法精确安装,这确实是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啊!
这种情况却是张晓东所始料未及的。当时为了赶进度,他可是加班加点,挑灯夜战。
在方案评审阶段,他更是准备了好几种方案图,在经过几轮的专家论证之后,最终才敲定了目前的这种方案。
哪知道,众人的思路俱是放在了满足产品的性能参数上,却忽略了产品的可组装性,以致于现在面临着难以装配的棘手问题。
“那周师傅是怎么说的呢?”张晓东思考半天,不禁问道。
“周师傅过来看了一下,也说是不好安装!”李桐说道。
“然后呢?”张晓东追问道。
“没了!”李桐回答的很干脆。
“没了?就这些?!”张晓东回过头,惊讶的看着李桐。
在他的印象里,周师傅作为齿轮加工分厂公认的技术专家,能人巧匠,可谓是经验丰富,技艺精湛。
张晓东与这位专家曾经打过几次交道,就发现这个齿轮加工分厂的技术专家实在是不简单,虽然在这之前,他是只认研发部的技术专家,而根本瞧不起车间的什么技术专家的,认为车间是出不了什么专家的,有的话也不过是凑数而已。
记得有一次,张晓东负责跟进一台常规绞车的改进工作,因为是十几年的老产品了,用户还想翻新一下继续用,并且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旧产品翻新改造,本来就没有多少油水可挣,而且公司还要承担老旧产品翻新所带来的安全风险,毕竟是十几年前的老产品了,它的剩余寿命还有多少,真不能正常使用,没人能给出确定的答案。
这要搁平时,公司的销售部门根本是不会接这样的活的,但是,这次的情况却是不得不接,因为这活是公司一个多年的合作伙伴提出来的,公司领导不好意思扫人家的面子,只能给接了下来。
张晓东接到这个活之后,便是抓紧时间先去档案中心查了图。
张晓东所在的公司,还是一个相对偏保守的老国企,到目前为止,建厂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了。
因为是老国企,并且偏保守,所以它的许多机构制度都还是沿用上个世纪的老机构制度,并没有做出改变。
而这其中,档案中心就是一个典型的老机构。不但机构老旧,而且连办公楼也很老旧。
档案中心坐落在公司的西北角,是一栋三层小楼。
研发部的所有交档图纸,无一例外,都还是用很大的柜子来存放纸质档,巨占地方不说,还要浪费很多的人力物力去保存、管理和维护。
而且即便是公司专门设置了维护保养人员,但是每次到档案中心查个图都是爬上爬下翻柜子,老半天找不到需要的图纸,特别费时费力。
而所谓的图纸维护管理人员,则大多是磕着瓜子,看着手机,不是聊天就是串门去了,时常不见人影。
怪不得陆剑飞等人调侃道,这里就是一个养老的地方啊。
要知道,国外的先进制造业公司,早就实现了无纸化档案管理,设计图纸存放也是全部计算机管理,要查询任何信息,只需要坐在一台联了网的电脑面前,轻轻的敲敲键盘即可,瞬间就能得到查询结果,即方便又省力,高效快捷。
这会,张晓东拿着个本子,急冲冲的走进了档案中心的二楼——负责保管看图纸的地方。
推门进来,估计是来的早的原因,负责管理图纸的李师傅人还在,不像往常一样,早就去别的办公室聊天去了。
李师傅其实挺年轻的,平时妆画的挺浓的,但很精致,尤其是弯弯的柳叶眉,淡紫色的眼影,看上去也就三十几岁的样子。
与她相熟的人都管她叫李姐,她自然是特别高兴的。女人都是爱年轻的。
但是张晓东每次都是称呼她为李师傅,但见她也不说什么。
这会,走进这间储图室,张晓东便说道:“李师傅,我来查个图!”。
李师傅听到了,还是老样子,没抬头,此刻正紧盯着一面小镜子描眉呢,半响,飘出一句话来,“自己查,别翻乱了!”
张晓东已经习以为常,于是自顾自的走进里面的屋子,去查找那份十几年前的图纸。
十几年前的产品,可想而知档案中心的透图也是发黄发旧不说,而且还有许多的改动。
仔细查看那图纸,竟是手工画上去的!上百张图纸啊!
这么个情况让前去查图的张晓东直咋舌,要知道,大家现在都是用计算机绘图,上百张的图纸也是一个不小的工程,那是相当耗时费力的,更不消说这里的上百张图纸是手工画的!
张晓东当时站在档案中心的储图室里,看着这一堆没有电子档的旧图,心里是发毛的,脑子是发懵的,额头上的汗水是哗哗直流的,只看的档案中心的那位李师傅以为是把屋子里的空调开的太大了,温度太高,连忙去把空调的制冷功能给开大了一点。
可只有张晓东心里明白,自己是被吓的。
张晓东心里这个苦啊!
现在的情况是做方案图、放样图都要用到电子版的图纸,但是现实的情况却是只有一堆老的发黄的旧图。
无奈之下,张晓东只能先抽出关键部件的图纸,然后进行然后进行按图重描工作,也就是把纸质版的图纸转化为电子版的图纸。
有了电子版,再开始放样,做计算。
这在无形之中,却又是平添了一份工作量。
这个改造项目最关键的地方是产品参数需要调整,这可是要经过严格的计算的。
好在张晓东的计算功底很扎实,因此在项目计算书的编制阶段还是游刃有余的。
饶是如此,翻新改造工作还要考虑改动量最小、最经济实惠的方案等等,也是约束不少,难度也不小。
张晓东会同陆剑飞等人,经过一个星期的时间,方才拿出了改进方案。
这个方案经过评审没有问题,随即下发车间进行实际操作改制。
但是就在改造图纸下发后不久,张晓东随即发现自己亲自计算的绞车传动比,与实际不符,有误差,但尚没有搞清楚原因。
那次他也是携带图纸资料下到车间,围着那台旧产品转圈,还是没有找到问题的所在,毕竟这台旧产品太过老旧了,出厂都十年之久了,现在拉回公司来,分厂的维修人员竟然连产品的参数铭牌、厂家铭牌都找不到了,其破旧程度可想而知。
上述情况,也无形中增加了这次产品翻新改造的难度。
就在张晓东围着那套旧东西,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就是这个周师傅,一针见血的指出了问题所在。
当时他走过来,看见张晓东站在那里半天不吭声,看他的穿着应该是研发部里的人,便走过来打声招呼。
由于研发部的主要工作是产品研发,图纸设计,因此工作性质就决定了研发部的人一天到晚的的呆在办公室里而很少外出。
很少外出,基本上研发部的人穿的都是黑色的职业西服。
而公司的加工分厂的人员,因为要常在车间里操作,因此基本上穿的都是“国企蓝”。
这里要说明的是,张晓东入职以后发现,公司为每个员工都准备了夏季、冬季和蓝工服共三种衣服,而夏季的衣服又分为一套西服和一套短袖,冬季的衣服又分为一套棉衣和一套西服,蓝工服所有人都是一样的款式。
此刻,周师傅走上前去,看到张晓东身着黑色裤子,蓝工服上衣,而且蓝工服的上衣很是崭新,一下子就猜出了张晓东的身份。
他看张晓东在这转悠半天了,就问到,“那个传动比的问题弄完了吗?”
“哦哦,差不多。”张晓东敷衍道。
“还差不多,不就是把链轮中心距重新测定一下,然后调一下齿数嘛?……”周师傅斩钉截铁的说道。
张晓东正待细问,旁边有人大声叫走了他。
就听那个周师傅边走边嘟囔了一句,“还差不多……”
张晓东停在耳朵里,额头已全部是黑线,好尴尬。
周师傅说的方案是对的,之前之所以找不到问题之所在,就是认为图纸尺寸是正确的,而实际上的尺寸却是有误差的,需要重新测定。
如此简单的道理,自己却是把它忽略了……
同样的,这次遇到的问题更加诡异,张晓东在脑子里把研发部的图纸产品库基本上过了一遍,直流绞车、交流变频绞车、链传动绞车……
但就是没有相似的结构,其实,不用想,他是这台钻井绞车的总体设计,他因此了解的最深,这个产品现在看来似乎结构很简单,但是却只有少数几个人清楚它的曲折的过往,知道它的研发是多么来之不易。
仅仅是在项目的初期阶段,花在资料查询、市场调研等前期的准备工作上的时间就有几个月之久,这对于一个部级项目来说,已经是破天荒的头一回了。
前面提到过,研发部的项目主要有四类,按级别划分依次为国家级项目、集团公司级项目、公司级项目和部级项目。
国家级项目顾名思义是由国家科技部或工信部牵头成立的项目,如国家863项目、工信部项目和国家重大专项等,这类项目一般都是极为重大的课题项目,能够对国内某个行业产生重大影响,它的资金来源一般也是国家拨款一部分+企业再分担一部分。
集团公司级项目,则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牵头成立的项目,这类项目一般都是牵扯到中国的石油勘探、开采等方面的重大项目,课题项目覆盖范围也很大,一般也会有资金支持。
公司级项目,则是由公司科技部牵头成立的项目,一般都是与国内石油行业形势相关的前沿技术项目,目的是为了促进公司研发技术的成长。这类项目只能是自筹资金。
最后是部级项目,就是研发部内部成立的项目,这类项目一般都是设计项目而非研制项目,两者的区别是前者只需要完成图纸设计,而后者需要产出样机。
张晓东主负责的子项目是一台新型号的钻井绞车,在项目的设计过程中,采取了许多新技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项技术便是行星减速箱技术。
这种减速箱与常规减速箱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体积小、重量轻、传递功率大等等。
而行星减速箱本身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工业产品,其性能可与其它军品级减速机产品相媲美,却有着工业级产品的价格,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工业场合。
只不过,将其应用于石油钻井绞车领域,却是很少见的。
本来,这个项目的新型绞车的研发设计已经达到了设计目标,各项指标也均是满足使用工况,但是,在组装阶段却出现了难以定位的情况,让人很是意外。
张晓东赶到齿轮加工分厂后,站在组装了只有一小半的钻井绞车跟前,面对技术员李桐提出的问题,却是一筹莫展。
他飞快的在脑子里把研发部的图纸产品库过了一遍,直流绞车、交流变频绞车、链传动绞车……
但却是没有一个相似的结构可以拿来借鉴,其实,他自己也知道,根本没有相似的结构。
这次的钻井绞车的结构是全新设计的,几乎是没有参照的。
张晓东作为这台钻井绞车的总体设计,他因此感触是最深的。
眼前这个新产品,在外人看来,似乎结构很简单,甚至它比常规的产品结构形式还简单,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句话还是颇有道理的。
目前这台新产品,在其他的人看来只是简单的改进,结构简化了而已,但却只有少数几个参与项目的人,才能明白它的优异性能体现在哪里。
这台新产品设计完成以后,与同规格、同类产品相比,它的体积、重量都是减小了20!
要知道,如石油钻井泵、游车、水龙头之类的常规产品,减重10就已经是圆满完成轻型化指标了,而这台新型钻井绞车却达到了20的减重指标,这已经算是超额完成了指标!
哦,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啊。
要知道,当初张晓东顺利完成这个项目的时候,可是非常激动的。一方面因为这是他首次作为项目负责人,总体负责项目设计,另一方面也是自己实力的证明!尤其是向陆剑飞、郑耀东等人做出了证明!
张晓东、陆剑飞、郑耀东和董乾坤四人,同届入职公司,又同时进入研发部,还同时被分配到新能源开发室,曾几何时,这样共同的经历使得四人之间的关系一度非常亲密,大家犹如兄弟一般!
但是,蜜月期总会结束。在进入研发部大楼之后,一切都慢慢的发生了变化。
刚开始的时候,陆剑飞和郑耀东故作姿态,一副我就是比你牛掰的行为表现,张晓东都是不以为意,在张晓东看来,正常的竞争是合理的,也算是相互促进吧,因此也就没有在意。
但是,不知从何时起,几个人之间的闲聊慢慢的演变成了互相之间的冷嘲热讽,进而互相看不顺眼。
令他记忆犹新的是在这个项目的一次方案评审会上,出于相互促进,相互交流的目的,张晓东邀请了陆剑飞、郑耀东以及科室的师兄来参加方案评审会。
会议刚开始,按照正常流程,张晓东以项目负责人的身份,对这个项目做了一个总体上的简介之后,展示了自己的方案设计图,然后请大家提提意见。
结果就在他刚说完,尚未落座的时候,郑耀东就直言不讳的提意见了,“你这个方案为了达到轻型化目标,许多地方做了减薄、换料处理,零部件有没有校核强度啊?不一定够吧?”
张晓东闻听此言,心中正在思忖怎么妥善回答。
陆剑飞却也跟着帮腔道,“是啊,有没有计算书,拿出来看看!”
“现在只是方案设计阶段,一般都只是初步计算,哪来的计算书啊?再说即便经过了计算,但是也不能把零部件都计算一下吧。”张晓东听了这话,心里不禁火大。
但话表面上却不能这么说,毕竟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发火是不明智的。
“这次的改进设计基本上都粗略算过,之于计算书,这个还没有整理出来……”张晓东在组织着词汇,尽量保持平静,不慌张。
“那就是没有计算报告了?!”陆剑飞质问到。
“暂时没有……”张晓东尽量注意着措辞。
“你方案图里的连接技术,据说几年前就应用过,效果不佳,然后就再没人用了,你现在还拿过来用吗?”这次是郑次是郑耀东晃悠着脑袋问道,还是那一副吊耳啷当的样子。
没有等张晓东开口回答,郑耀东就接着说道:“有些技术已经经过实践证明有问题,我觉得就不应该再使用了……”
此话一出,会议室里的其他人都开始议论纷纷。
“我靠,有意见私底下不能提示吗?非要在评审会上拿出来说!这是什么个意思?”张晓东心里这个时候已经很火大了,但现在却没有时间理会这些了。
“现在方案图上用到的这项技术,虽然几年前用过,效果不佳,但是我已经咨询过当年的设计师,给出了改进意见。我觉得,还是可以用……”张晓东提高了声音,向着议论纷纷的众人说道。
但是感觉收效甚微,大家依旧议论纷纷。
“咳咳,大家安静一下,我来说两句。”却是年轻的科室主任赵主任开口了。
“既然是方案设计嘛,按照常规流程,这个阶段计算书暂时可以没有。另外,这个方案以前用没用过,能不能用,大家要多讨论,不能上来就一棍子全打死,那这样子方案也就没法做了……”赵主任说话的嗓音还是很低沉,但是很有说服力,他总结性的发言,也算是控制住了会场的气氛。
那天的评审会不知道是怎么结束的,但张晓东知道自己的脸色很难看,心里很愤怒,那两个平日里冷嘲热讽的家伙,居然在评审会上让自己难堪,给自己使绊子。
张晓东认为自己并不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但是,此种情况也是让他不禁大为光火,心里暗暗生气。
项目进行到现在,目前已经进入到样机试制阶段,这是最关键的时候了,万里长征就差最后一步了,怎么能够退缩呢?!
而且,这个项目前前后后,耗费的巨大人力物力,耗费的超长时间,都是常规的部级项目所望尘莫及的!
这个项目仅仅是在初期阶段,就耗费了几个月之久的时间,好不容易进入了技术评审阶段,更是遭遇了专家组的炮轰,差点夭折。
当初本来是为了得出最优方案,赵主任于是花了大力气,请了三个研发部里的专家来评审,可让人出乎意料的是,三个专家竟然掐了起来!
那次评审会上,因为是技术评审,所以参会的人员和规格都是前几次的方案评审所不能比的。
按照研发部的规定,研发项目一般要经过两个评审,一个是早期的方案评审,主要是大的设计方案的确定,为后期的详细设计确定方向。另一个就是技术评审,主要是细节方面的完善,完善之后,也就会正式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
评审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张晓东坐在会议桌上摊开的电脑面前,向对面看去,就见会议室里大桌子的对面依次坐着部里的三个专家、刘部长、科室主任赵永刚。其他的与会人员,则都是和张晓东一道,坐在领导专家的对面。
在座的三个专家分别是贾冰专家,负责石油钻机总体设计;李慧娟专家,负责石油钻机总体设计;宋涛专家,负责钻井泵总体设计,尤其擅长计算。
技术评审会是在一片紧张而又噪杂的气氛中开始的,当时由于与会人员很多,故而时而有人接电话,时而有人进出,会议室里便显得有点噪杂。
看见这副情形,与会的最高领导刘部长表情严肃,眼睛紧盯着投影屏幕,一言未发的坐在那里。
会议大约开始了大约5分钟之后,会议室里的噪杂气氛慢慢的安静了下来。
按照流程,张晓东照例是将项目到目前为止的完成情况,向与会人员做了一个简要的通报,然后提出了几个关键技术问题,看专家有什么意见没有。
起先的方案讨论,刘部长大概问了几句,就没有再说话。坐了大约有半个小时后,他跟身旁的赵主任悄悄说了几句,然后冲大家说道:“我还有个会,你们继续吧!”
说完就起身离开了,赵主任也赶忙起身把领导送了送。
刘部长走后,张晓东明显的感觉到会议室的气氛轻松了好多,大家讨论问题的气氛也是活跃了起来。
李慧娟专家这会就仔细的看着投影屏幕上的产品方案图,不时的问一些问题,并和身边的贾冰专家和宋涛专家不时的低声说着话。
就在这个时候,李专家突然提高了声音,口气很缓慢的问道:“我看你的减速机方案,怎么还用的是行星减速箱?!这种箱子十几年前我们就用过,当时在油田现场,因为散热不好,润滑油都沸腾了,最后想了好多办法都搞不定……”
她的话音未落,就听旁边的贾冰专家大声说道:“没问题,这个技术问题早就解决了,前几年不是在修井机上都用过吗?你忘了?!”
“那台修井机的情况跟这个情况怎么能一样呢?!”李慧娟专家突然被人打断,似乎很不高兴,这时说话也开始有点质问的意思。
“怎么能不一样呢?!都是石油钻机嘛!”贾冰专家说道。
“你说的那个项目我不清楚,那你说说它的发热问题怎么解决?”李慧娟专家问道。
“人家的方案图上不是单独加装了冷却器吗?你没看见吗?那个就是专门负责冷却润滑油的!”贾冰专家回应道。
“冷却器有用吗?当时发热的那台产品,在东北零下几十度的气温下,润滑油不是照样沸腾了吗?”李专家质问到。
“这个冷却器经过计算是可以满足的……”
“怎么能满足,你的冷却器能比东北大冬天的降温效果还好!……”
仿佛只是一瞬间的时间,原本一直波澜不惊的评审会,谁也没有料到,却突然陷入了剧烈争论甚至是争吵之中。
两个大专家此时你来我往,唇枪舌战,毫不退让,争论不休。
会议室里的火药味顿时浓烈了起来。
李慧娟专家和贾冰专家年龄相仿,都是五十多岁,而且职务都是技术专家,高级工程师,所以,他俩这会的争论,别的人却是有心劝架,却根本插不上嘴。
就连平日里比较有主意的赵主任,这会也是面无表情,毫无办法。
需要注意的是,在研发部里,部里的技术专家,其职务是要高于各个科室主任的。
再加上两个人几十年的威望、资历,根本不是一般人能够应付的了的。
如果说一开始两人之间还是争论的话,那么,在没有人劝说的情况下,激烈的争论已经很快升级为激烈的争吵。
原本还是围绕技术问题再说话,到后面却都扯到陈年旧事上去了。
原来还相互称呼为“老贾”、“老李”,到后来,已是直呼其名“贾冰”“李慧娟”。
唉,两个老专家相识几十年,看来两人之间的恩恩怨怨还真不少。
所以,会议室里的情形,已经由原来的心平气和的讨论,立马变成了两个大专家在那里高声争论,旁边的与会人员都是议论纷纷,面面相觑。
张晓东感觉自己脑仁疼。
这个评审会还能开下去吗?!
这样开下去还有意义吗?!
他跟怀疑!
众人都是无语,看着这两个老专家你来我往的争吵着,渐渐的脸红脖子粗。
慢慢的,大家都把目光,移向了从评审会开始到现在,一直没有说过话的另外一个专家——宋涛身上。
可是,这个宋涛专家平时是出了名的书呆子,只喜欢做学问,尤其喜欢搞计算,却不喜欢与人打交道。
张晓东就曾经亲自领教过。有一次曾经去请教过这位宋专家问题,是一个非常规零件的力学分析问题。
张晓东那时与几个师兄一起,用到了《工程力学》、《理论力学》等的相关知识,虽然得到了答案,却都感觉不甚满意,最后大家都是拿不准主意,毕竟这是个非常规零部件,受力分析不好判定。
等到了宋专家的办公室里,宋专家正把头埋在一本比砖头还厚的书里面,张晓东敲敲门,说明来意。宋专家听过之后,把那本比砖头还厚的书挪在一边,然后示意张晓东把资料拿给他。
就见宋专家一边看资料,一边从办公桌上抽处一叠草稿纸,看了一会,又从笔筒里抽处一根铅笔,便开始刷刷刷的在纸上开始计算起来。
片刻,宋专家把草稿纸往前一推,张晓东仔细一看,就见原本空白的几张纸上已经密密麻麻的写满了字,还有一些不常见的公式、奇怪的符号。
宋专家抬起头,从两片厚厚的眼镜片后面看向张晓东,说道:“这个问题根据你刚才说过的工况,我一共得出了三种受力分析情况。他们分别是,第一种是……第二种是……第三种……”
宋专家口若悬河、涛涛不绝的讲着,张晓东认真的听着,记着,可是,如此多的不常见的公式,还有这位宋专家张嘴说的一口极是拗口的普通话,只听得张晓东头晕脑胀、云里雾里,最后只能是一半靠听,一半靠猜了。
过了一会儿,宋专家讲完了,又看了他一眼,一边从草稿纸上撕下刚才验算的草稿纸,一边问道,“这个你需要吗?需要的话可以带回去看看……”
说罢,就把草稿纸和资料推给张晓东,然后转过头继续拿起那本比砖头还厚的书看起来,就此把目瞪口呆的张晓东晾在一边。
所以说,了解这位宋涛专家的人,都知道他平日里痴迷于数字计算,却对这你来我往的人情世故漠不关心,有片刻的空闲时间,不是在看书,便是在查资料,断然不会是在与别人聊天,因天,因此,指望他能站出来劝劝李专家和贾专家,几乎不可能,慢慢的,众人对他却也都不报什么希望了。
果然,这会大家在看了他几眼之后,就发现他对身边的另两位专家吵得不可开交的场面丝毫无动于衷,好像这些都不曾发生一般。
好吧,没人劝架,这样下去,不知道他们要吵架到什么时候去,不知道他们会吵成什么样子……
张晓东感觉自己的脑仁更疼了!
就在大家都要失去耐心,准备借故开溜的时候,就听旁边传来一通拗极口难懂的普通话,问道:“老李,你看看那个连接技术,我怎么觉得有点问题……”
张晓东一回头,却见是一直置身事外的宋专家,此时正在指着图上一个问题,极认真的问向李专家。
那边李专家吵了半天口干舌燥,猛然间听旁边的宋专家这么一问,一愣神,口也渴了,端起水杯喝了口水,然后问道,“老宋,你刚才说什么?那个连接技术有什么问题吗?”
这边贾专家也是口干舌燥,此时也停下来喝了口水,扭过头,推推眼镜,看向投影屏幕上的问题。
张晓东见状,赶紧给几位专家讲解起这个连接技术的相关情况,总算是把他们的注意力给转移开了。
不一会儿,三个专家居然有说有笑的开始聊起天来,与刚才唾沫星子乱飞的场景简直是判若两人。
会议室里其他的人,看到这副场景,再一次面面相觑,陷入了沉默之中,纷纷怀疑道,刚才我们是不是错过了什么……
看到这副情景,一直坐在一边,将这些都看在眼里的宋主任,一刻也不敢停歇,生怕夜长梦多,再生变故,于是,看时间也差不多了,就总结了几句,表达了对几位专家的感谢,然后宣布散会。
哦,总算是结束了。
张晓东以为,这恐怕是自己参加过的最奇葩的评审会了吧。
至今,关于那次让专家互怼的评审会,张晓东至今还记忆犹新。
所以,此刻站在齿轮加工分厂的车间里,站在组装了小一半的新型产品前面,面对着技术员李桐所说的装配难题,张晓东虽然一筹莫展,但却在心里告诉自己,这些问题迟早会解决的,加油!
张晓东此时思来想去,此时此地,也只有先去找齿轮加工分厂的技术专家周师傅来,向他请教一下了。
好在打过几次交道,与他还算是熟络,请他过来看看或是提个建议,应该不成问题。
于是,他让技术员李桐帮着找一下,自己也是往旁边找去。
好在周师傅就在附近的装配班组指导组装,张晓东大感惊喜,立即走上前去,笑着打招呼道,“周师傅,忙着呢!”
周师傅听到有人叫他,回过头来看了他一下,也是微微一笑,说道,“你来了?”
“嗯,周师傅,你这忙完了没有?那边有个新产品找你去看看啊!”张晓东冲着周师傅说道。
“哦,你是说那个行星减速箱的问题吧?嗯,那个东西现在没有基准面啊,没法精确安装!我昨天看有一个班组在那弄了一下午都没弄好。”周师傅说罢直摇头。
“好吧,那您这边有什么建议吗?”张晓东觉得这个周师傅肯定有主意。
“嗯,我想你该是要想办法加个基准,有个基准才好安装!”周师傅若有所思的说道。
“加个基准?!”这句话在张晓东脑海闪过,沉思半天,终于有了主意。
张晓东随即和周师傅打了声招呼,拿起资料,转身就往回走,片刻他的身影就消失在车间门口。
终于有了思路,简直是如有神助。他边走边在脑海里筹划解决方案,大致雏形已经形成,只等回去打开电脑,调出电子图,放样一下,如此这般这般,嗯,做出改进图就好了。
一个小时后,张晓东乘坐公司的通勤车回到了老厂区,急匆匆的走回了研发部,直奔办公室而去。
这会已是下午五点半左右了,很快就要下班了。
张晓东回到办公室,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打开电脑,开始放样,画图……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他似乎浑然不觉,这突然而来的灵感,怎能让它轻易消失?!
他画的很认真,终于,改进图画好了,点击保存,大功告成。
他不禁一笑,抬起头来,身子后仰,靠在椅子背上,伸了个懒腰。
“咦,办公室里怎么这么黑?人呢?”张晓东回来就开始画图,因为特别投入,连下班的铃声他都没有听到。
这会,办公室里早已经是人去楼空,黑暗笼罩,原来是下班时间早过了,外面的天色也暗了下来。
“下班!”张晓东将电脑关机,收拾东西,高兴的离开了研发部。
清晨,一缕明媚的阳光,透过窗帘的间隙照进来,洒在他的脸上,晃到了他的眼睛。他翻了个身,眼睛却还是没有睁开,只是伸出手向旁边摸去,这一伸手,却是摸了个空。
他用力揉揉眼睛,看向身边,却是不见枕边人的身影。
他爬起来,半坐在床上,睡眼朦胧,头发凌乱不堪,感觉头痛欲裂,想来是因为昨晚喝了许多酒的缘故吧。
他环顾左右,目光所及之处,却是遍寻不见她的人影,便顿时发起呆来,难道昨夜星辰、美景佳人都只是一场黄粱美梦吗?
不会的!
昨晚不是与杨寞等人为苏蕊过生日来着吗?
昨晚不是和苏蕊在观景台夜赏烟花,热情相吻呢吗?
昨晚不是佳人在畔,春宵一刻吗?